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漯河KTV招聘网 > 漯河热点资讯 > 漯河励志/美文 >  所见性佛教名词指能够见到芸芸众生具有的佛性而顿悟成佛王阳明经

所见性佛教名词指能够见到芸芸众生具有的佛性而顿悟成佛王阳明经

2022-10-06 20:51:16 发布 浏览 912 次

所见性:佛教名词,指能够见到芸芸众生具有的佛性而顿悟成佛。王阳明经常借佛教用语阐发自己的学说。

先生说:“现在谈论性的人,都在为不同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大家都是在谈性,而不是见性。真正见性的人是没有不同观点可以争论的。”

有人问:“声色货利,恐怕良知中也不能没有吧?”

先生说:“本来就是这样。但刚开始用功,必须要扫除涤荡,不要有一点残留,这样偶然遇到,也不会被它所牵累,自然能够顺利应对。致良知只要在声色货利上用功,就能把良知致得精精明明,一丝一毫都不会遮蔽,因而同声色货利打交道,也就是顺行天理了。”

一一四

先生曰:“吾与诸公讲致知格物,日日是此,讲一二十年俱是如此。诸君听吾言实去用功,见吾讲一番,自觉长进一番。否则只作一场话说,虽听之亦何用!”

先生曰:“人之本体,常常是寂然不动的,常常是感而遂通的。‘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者’”

所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程颐语,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

先生说:我给你们讲致知格物,天天是这样,讲一二十年也还是这样。你们按照我的话实实在在去用功,那么听我讲一番,自然会觉得有一番的长进。否则只把我的谈话当作一次平常的说话,即使听了又有何用!”

先生说:“人的本体,通常是寂静不动的,又常常是相互感应而相通的。就像程颐先生所说:‘人的本体掩藏在未应中,又在已应中显现,未应、已应互相包容,没有先后之分。’”

一一五

一友举“佛家以手指显出,问曰:‘众曾见否?’众曰:‘见之。’复以手指入袖,问曰:‘众还见否?’众曰:‘不见。’佛说:‘还未见性。’此义未明。”

先生曰:“手指有见有不见,尔之见性常在。人之心神只在有睹有闻上驰骛,不在不睹不闻上着实用功。盖不睹不闻是良知本体,戒慎恐惧是致良知的功夫。学者时时刻刻常睹其所不睹,常闻其所不闻,功夫方有个实落处。久久成熟后,则不须着力,不待防检,而真性自不息亦。岂以在外者之闻见为累哉?”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