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漯河KTV招聘网 > 漯河热点资讯 > 漯河学习/知识 >  【评析】,这首诗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杜甫到成都草堂第二年所写的《

【评析】,这首诗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杜甫到成都草堂第二年所写的《

2022-09-01 07:16:50 发布 浏览 998 次

【评析】 这首诗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杜甫到成都草堂第二年所写的《绝句漫兴九首》中的第七首。除了这一首外,其他八首都没有一点平和之气。同一时期的九首诗歌,为什么唯独这一首有平和之气呢?这其中自有其因缘。我们不妨先读诗歌,再做辨析。

这首诗,四句话四幅景:飞舞的杨花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了白毡;嫩嫩的荷叶刚刚长出,仿佛溪水中点缀着叠叠青钱。那一根根嫩笋隐伏在笋根旁无人看见。那小凫雏依偎着母凫在沙滩安然成眠。四幅画面合在一起,显得安静平和,特别是凫雏傍母而眠的形象,让人十分感动。

这首诗在章法用字上也有老杜的特色,不说“杨花糁径”“荷叶点溪”,而说“糁径杨花”、“点溪荷叶”,中心落在杨花、荷叶之上,而白毡、青钱的比喻紧承而下,既结构严密,又生动形象。“点”、“叠”二字,把荷叶初生时,小而分散、圆而青青的形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后两句的观察细腻,选词精确,“傍”字注入了主观的情感,尤为动人。而前后两句,各自成对,又前后照应。前两句写杨花、青荷,已经涉及水边沙岸,后两句写雉子、凫雏,正与前面照应,前后浑成一体,精妙之极。

再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唯独这一首有平和之气呢?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此诗“微寓萧寂怜儿之感”,《唐诗鉴赏辞典》中左成文先生则认为“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而笔者以为,这首诗歌不仅有怜儿之感,而且正是因为诗中的景象不免让诗人想到孩子,也正是天真的孩子缓解了他心情的焦躁,暂时抚平了他的悲伤,当他提笔作诗时,心境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才写出了这《漫兴》九首之中,唯一平和,甚至可以说充满深情的诗歌。在我们的人生经验中,不是常常能体会到,天真的孩子会给我们繁琐、艰辛的生活带来平和、乐趣与动力吗?

春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初见:刚刚看见。蕊:花苞。

【评析】 王驾,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唐昭宗大顺元年(890)进士及第。与郑谷、司空图为诗友,是晚唐有名的诗人。

这首小诗,写春天雨后所见小园之景,以平常景物,表达了惜春爱春之情。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不过是花苞和蜂蝶,虽然十分平常,诗人却能平中见奇,表现得饶有诗趣,并蕴含哲理。

诗的前两句写“花”,以“雨前”和“雨后”做对比。用“初见”二字,写出花儿初生,还未绽开;同时又表现出满心的欢喜和期盼,将一片爱花惜花之情表现得很好。而雨后,“全无”二字已让人痛心,“叶底”二字,仿佛看见诗人翻开雨水打乱的枝叶,细细寻找,结果是连叶底的花也都打落得干干净净,更显出诗人的无限爱惜和无奈。

正在这扫兴的时节,诗人发现那蜜蜂和蝴蝶,纷纷飞向邻家,以至于诗人想:春天是不是跑到邻家去了呢?真是对春天一份痴心不改。

而这种“却疑春色在邻家”的心理,却是人们常会有的一种共同心态: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的却往往不去珍惜。

春暮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