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指刚开始学习。
小学: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我国西周即有小学,此前则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亦名称不一。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
《四书》: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合称为《四书》。
【翻译】
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一定要讲解清晰明确,
细说词源词义,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句读。
刚刚开始学习的,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一定要先学好小学的内容,然后才开始学习《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论语》:《论语》共二十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的言论是这部书最主要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孔子单独发表的议论,有的是孔子与当时的君主、大夫、弟子等人的问答。《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成的,成书约在战国初年。论(lún),编纂的意思。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春秋时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管理畜牧)。鲁定公时,当了司寇。后因不得志而周游卫、陈、蔡、宋、楚等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自卫反鲁”后,继续办私塾,从事整理古籍和教授弟子的工作。
善言:有益之言;好话。
《孟子》:《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一部书,共七篇,每篇分上下。这七篇依次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孟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约死于公元前289年。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这个称号始于元顺帝至顺元年,即1330年,定于明世宗嘉靖九年,即15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