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曹操的势力最强,为了统一全国,曹操向江南进军,一路势如破竹,顺利拿下在荆州割据的刘表集团,逼得寄居在刘表地盘上的刘备慌忙逃走。曹操兵力直指孙权。为求自保,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曹操。在孙刘联军的共同协作下,终于借助火攻一举击溃了曹军。曹操狼狈而逃,回到了北方,一时不敢再南下了。
曹操退走以后,孙刘的暂时联盟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开始抢占地盘。刘备集团先下手为强,夺得了被曹操占据的荆州重镇,势力开始壮大起来,但是实力比不上已经有三代基业的东吴孙权集团。而且东吴一直视荆州为门户,曾经为了荆州这块地盘没少跟刘表作战,耗费了大量的兵力财力。现在到手的肥肉却被刘备抢去了,孙吴集团当然不乐意,于是向刘备集团提出索要荆州的要求。刘备因为实力不如东吴,不敢硬碰,只好答应孙吴的要求,利用缓兵之计,说暂且借居于此,等得到了新的地盘之后,马上奉还。刘备就这样先稳住了东吴,然后进逼西蜀,抢占了刘璋的地盘,势力进一步壮大起来。
孙权看见刘备势力壮大了,新的地盘也有了,于是又将索要荆州的事情提上议事日程。但是这时的刘备已经不同于往日寄人篱下的刘备了,天下三分,刘备拥有其一,于是拒不归还。孙权大怒,用吕蒙白衣渡江之计取了荆州,并在夺取荆州的过程中杀了刘备的大将关羽。刘备与关羽是结拜兄弟,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对此怎能释怀,于是出动全部兵马,攻打孙吴,连克州县。孙吴十分惊恐,孙权求和,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说:“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於反掌。”(《三国志·吴书七》)义正严辞地指出刘备不能因为私仇而置国家大义于不顾。这本是为孙吴解围的善意之举,却遭到了孙吴内部的怀疑,有人中伤诸葛瑾明保孙吴,实际上是刘备、诸葛亮的心腹,于是谣言四起,闹得沸沸扬扬。
据《三国志·吴书七》记载,孙权听到谣言后说:“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坚决相信诸葛瑾不是背主弃恩求荣的人。对此,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有更为详细的载录,文章如下:“瑾之在南郡,人有密谗瑾者。此语颇流闻于外,陆逊表保明瑾无此,宜以散其意。权报曰:‘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孤前得妄语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笔与子瑜,即得其报,论天下君臣大节,一定之分。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当陆逊给诸葛瑾辟谣的时候,孙权已经知道这是谣言了,并讲述了他与诸葛瑾相识相知的历程与深情厚谊,坚决相信诸葛瑾的忠贞,一并封存退还了陆逊给诸葛瑾的辟谣奏章,表示对诸葛瑾的信任。正是因为孙权能够辨别是非、查别忠奸、选贤任能,才会在亭一战中一举挫败刘备,保住东吴,并扩充了实力,为称王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当时孙权听信谣言,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点 评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领导者用人的一项重要原则。孙权重用诸葛瑾,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谗言,但因孙权了解诸葛瑾,所以没有因为谗言而怀疑诸葛瑾,既然放权给他,就充分地信任他,不无端的猜疑,最后取得了成功。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良好的辨别能力,能够察别忠奸贤愚,选贤任能,并一以贯之,支持到底,才会有所成就。如果听到谗言就对其下属不予信任,朝令夕改,这样只会损毁自己的事业。
注 释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有虞氏,名重华。知:同“智”,聪明智慧的意思。
迩言:浅近的话。迩,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