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不死的魏乘机重振旗鼓,一举消灭公子魏缓,自立为君主,他便是魏惠王。魏惠王很快还以颜色,先是在马陵击败了韩国军队,继而又在平阳之战中力挫韩、赵联军。
三晋战争,令参战三方都元气大伤,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魏惠王与韩懿侯坐下来谈判,两国损失这么大,得从哪里弄点补偿才行。两个君主一拍即合,找秦国揩点油。是的,魏、韩都以晋国继承者自居,不把秦国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一个国家对付秦国就足够了,何况两个一起上。
只是两人都忘了一件事:这几年的血战,早已让两国虚弱不堪了。
公元前366年,魏、韩两国联手,共同出兵。以逸待劳的秦军迎击于武都,貌合神离的魏韩联军被打败了。
既然从秦国那里没捞到任何便宜,魏惠王与韩懿侯再度撕破脸皮。魏国公子景贾率大军讨伐韩国,韩国兵团在阳地全力阻击,击溃了魏国兵团。曾经天下无敌的魏国,如今气力已大不如从前了。
冷眼旁观的秦献公要出手了。
在三晋斗得昏天暗地时,秦国却蓄势待发。此时秦献公已在位二十一年,经过二十年卧薪尝胆的改革,秦国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它的对手却在走下坡路。此长彼消,秦献公的信心高涨。
公元前364年,秦国兵团在大将章峤的统领下,杀入魏国。在此之前,秦国虽以武力剽悍而闻名于世,名将却寥寥。即便是秦穆公时代的孟明视,也不足以称为名将,只能算苦力型的将领。到了战国时代,秦国将星闪耀,而章峤可算是这些将星中的第一人。史料中几乎没有留下他的任何资料,只留下他伟大的勋绩。
石门一战,震惊天下。
章峤指挥秦国兵团大败魏师,取得斩首六万的空前胜利。这是战国时代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奠定秦国超级军事强国的地位。当然,我们不能凭一场战役的胜负,就断定秦国的军力完全超越魏国。但是,它证明了秦国已具备与三晋全面抗衡的实力,一举扭转先前被动挨打的局面,大大刺激其军国主义思想的发展。
倘若不是赵国及时出兵救援,魏国的损失可能更大。
在此之前,赵国与魏国已交战多年,赵成侯之所以鼎力相助,并非出于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而是三晋再怎么互斗,其关系也要比秦国来得亲近。在对付秦国这一立场上,三晋都不含糊,可以暂时休兵,对付共同敌人。
早已被边缘化的周天子居然站出来庆贺秦军大获全胜,并给秦献公一个“方伯”的头衔,所谓方伯,就是一方之伯,即一方诸侯之长。按道理说,周天子本不宜在诸侯争战上站在偏向秦国的立场,只是他这些年被三晋压迫得喘不过气,看到有人教训不可一世的魏国,很有点幸灾乐祸的兴奋。
秦魏攻守格局已逆转,秦国开始了战略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