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篇说“大凡音乐的产生都是从人心中发生的”在古代音乐尤
《乐记》篇说:“大凡音乐的产生,都是从人心中发生的。”在古代,音乐尤其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通过音乐完全可以明白鼓乐者的心思。俗话说:言为心声。在古代也可以说是“乐为心声”。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
琵琶行
只见她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就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了那无限伤心的事情。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疾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仿佛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就暂时停止了。另外却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任何有声音时更让人激动。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并迸,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像撕裂绢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闪耀银波。(解析:可以说,一段音乐诉尽了琵琶女平生的不得志,音乐比语言更能表达出她人生的悲惨,这也是音乐表达人的心声优于语言的一个方面。)
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者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出舍乎公宫以待事,礼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尸必式也。必有前驱。”
父母之丧,将祭,而昆弟死,既殡而祭。如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祭,主人之升降散等,执事者亦散等,虽虞祔亦然。
自诸侯达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众宾、兄弟则皆啐之。大祥,主人啐之,众宾、兄弟皆饮之可也。
凡侍祭丧者,告宾祭荐而不食。
子贡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其情,戚容称其服。”请问兄弟之丧,子曰:“兄弟之丧,则存乎书策矣。”
君子不夺人之丧,亦不可夺丧3也。
所宿:邀请的意思。也 式:通“轼”。此指在车上倚着轼作为答礼。3 夺丧:自己剥夺哀情。指体弱不能依礼守丧。
曾子问道:“国君将要在宫中举行祭祀,事前请卿大夫来做祭祀的尸,他已经接受了邀请并斋戒了,这时突然遇到自己家族中有服齐衰的丧事,那该怎么办呢?”孔子说:“那就应该离开家,住到国君的公馆里等待举行祭祀,这是合乎礼的。”孔子又说:“做尸的人冠戴而出家门,卿大夫遇到他,都要下车致敬,做尸的人在车内也要倚靠着车轼作为答礼。做尸的人出门,必定有人在前面开道。”
父母的丧事,到了即将举行小祥或大祥的时候,又遇到兄弟的死丧,那么就要等兄弟入棺听殡后,再为父母举行小祥祭或大祥祭。如果后死的人与父母同住在一起,即使后死的人是臣妾,也要等将之埋葬之后再为父母举行小祥祭或大祥祭。遇到上面这种特殊的情况,举行祥祭时,主人上下台阶要用“散等”而升降,协助祭祀的人也用“散等”步法,即使是举行虞祭和祔祭时也要这样。
从诸侯到士,举行小祥祭时,主人举酒献宾客,宾客回敬主人,主人只用嘴唇沾一下。众宾和兄弟接受主人献酒时,也只能沾一点。到大祥祭时,主人接受宾客的敬酒时,可以沾一点,而众宾和兄弟对于主人的献酒,就可以整杯地饮用。
- 导致头发变白的坏习惯 小习惯就能拥有一头乌黑秀发[图]
- 女床一种草本植物其形状不详往西南二百里有座鸟危山这座山[图]
- 从夫《礼记·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图]
- 永泰元年(公元 年)杜甫故交也是他避难成都的依靠—严武去[图]
-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杜荀鹤)户藏烟浦家具画船江南之擅胜也[图]
-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古风》其三九) .日出照万户[图]
- 当时曹操的势力最强为了统一全国曹操向江南进军一路势如破竹顺利[图]
- 康伯韩康伯见《德行》 注济河焚舟渡过了河就烧掉船语出《左传[图]
- 《禅玄显教篇》徐道人居庐山天池寺不食者九年矣畜一墨羽鹤尝采山[图]
- 诗是什么地方?是邾娄国的城邑为什么不说明是邾娄国的诗?是隐讳[图]